李松 宜宾日报记者 谢丹 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相关决策部署,抓实两项改革工作中,江安县如何巩固“前半篇”文章,做实“后半篇”文章,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又有怎样的打算?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江安县委书记李强。 记者:江安县两项改革“前半篇”文章完成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强: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江安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治理效能为目标,按照“六个不变、六个加强”要求,坚持依法依规、顺向调整,高质量完成了两项改革“前半篇”文章。 一是区域版图更加优化。全县由15镇3乡调整为14镇,建制村总数由311个调减为189个,调减39.2%;社区数量由31个优化为26个,调减16.1%;村民小组由2175优化为1080个,调减50.3%;下长镇跨县平稳划入江安,得到省委主要领导大会表扬,村改“统分工作法”在全省经验交流。 二是干部素质明显提升。区划调整改革后,镇级领导班子大学以上学历人数提升13.9%,平均年龄由38.8岁下降为37.2岁;建制村书记与主任全面实现“一肩挑”,优秀农民工、致富带头人占比显著提升,平均年龄由48.7岁下降到44.6岁,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达196名提升26%。 三是乡村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专合社)+村资公司+农户”模式,加快土地、资金等要素整合,高标准打造白李果源等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专合社)16家,189个村全覆盖建立村资公司,带动3万余农户实现增收,江安荣获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全市乡村振兴先进县。 记者:推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江安县总体思路和举措是什么?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效? 李强:江安县始终把抓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聚焦“四大任务”,坚持“六个导向”,以党建为统揽,规划为引领,制定“1+30+1”工作方案,因地制宜推动两项改革从“量变”到“质变”。 一是优配置打造干事新局面。撤销派驻镇站所33个,下放180个编制、176名人员归乡镇管理,梳理法定赋权事项170条,逐步探索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盘活闲置公有资产975宗,投入1000万余元实施环卫项目购买服务试点,完成6个镇周转房项目包装。 二是补短板开辟发展新路径。初步形成以城区镇为核心,四面山、夕佳山、红桥三个中心镇为主的特色产业片区,38个中心村为纽带的“一核三片多点”发展格局,培育壮大林竹、柑橘、红粱等“4+2”特色农业80余万亩。大力推进道路、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全域的城乡物流服务体系全面形成,高质量承办全省“金通工程”现场会,荣获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 三是强服务优化惠民新模式。新建便民服务中心3个,“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全面推开。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要素布局,完成10所学校改扩建,撤并4个敬老院向中心镇聚集,加快建设医疗次中心3个,在全省“三医”联动改革工作会等大会上还就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作了交流发言。 四是提效能构建治理新格局。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圆满完成新一届村级“两委”换届工作,《江安县“五治五化”打造县域社会治理“江安模式”》改革典型案例在省委《调查与决策》刊载,先后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维护社会稳定先进县等殊荣。 记者:如何进一步谋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江安县具体举措是什么? 李强:下一步,江安县将坚持以党建为统揽,以规划为引领,紧盯“四大任务”,推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走深走实。 一是强化党建统揽。坚持县、镇、村三级书记共抓中心镇、村建设,健全落实定期会商、清单管理、跟踪督导三项制度,充分用好柔性引进人才、县域专技人才和基层实用人才,全力写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二是强化规划引领。坚持“多规和一”,科学编制完善“一核三片多点”片区规划,聚力做强产城融合核心片区和商贸物流、文旅康养、绿色矿产三大发展片区,力争到2022年中心镇年度GDP增速高于全县1.5个百分点以上,年均新增场镇建成区面积0.2平方公里以上。 三是强化项目支撑。聚焦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重点民生事项,以“幸福宜宾”十大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长江二桥、老旧小区改造、小坝中学等重点项目建设。 四是强化典型示范。以“层级示范、专项示范、典型示范”为路径,按照“一专篇、一示范、一经验”抓实各项重点任务,巩固推广“金通工程”、社工服务等改革试点成效,全力争创省级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示范县。
来源:宜宾日报融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