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夫妻俩练习吹奏苗族乐器 宜宾日报记者 何均洪 在兴文县大坝苗族乡小寨村的村道旁一户农家院坝,常见一位头缠纱巾的老年妇女戴着一副老花眼镜专心刺绣,而在她旁边,一位老年男子则吹着芦笙,深情望向老年妇女,让路过的人好羡慕。这对夫妻就是熊永伦、李金秀夫妻。他们这个家庭温和、谦逊、知书达理,先后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和“全国文明家庭”,让当地群众敬佩不已。 1976年,23岁的熊永伦站上了三尺讲台,这一站就是38年。 “我是2013年退休的。细细算下来,整整做了38年的教师。”熊永伦拿着刚吹奏过的芦笙对记者说:“那么多年,虽然吃了很多苦,但我却觉得是幸福的,因为有可以回头看的东西。” “当时我们村几乎与世隔绝,山高坡陡、环境恶劣,而且属于苗族聚居村,娃娃些平时都说苗家话,听不懂汉语,开展教学十分困难。”作为土生土长的小寨村苗家人,面对这样的情景,熊永伦左思右想,决定留下。“要教娃娃们识字念书,教他们文化,不然他们长大后怎么办?” 工作后不久,熊永伦就萌发了在学生中普及和传承苗族艺术的念头,而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解决学生们的语言障碍,让苗家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汉语;于是,苗家话、四川话、普通话的“三语教学”也随之产生。他因地制宜地创设生动有趣的“苗家乐”第二课堂,将苗家的音乐、舞蹈艺术融入课堂教学和课余文化活动。 多年来,从小寨村小学到平寨村小学,再到沙坝民族小学,熊永伦一直都在一线教学。他与同事们自主编导的原生态苗族文化艺术节目《阳光下的苗家娃》《苗家乐》分获四川省教育厅一、二等奖;《欢乐苗家》代表宜宾市参加了全省“新农村、新农民”文艺调演,《鼓乐笙歌》等节目先后获市、县各类嘉奖20余项。他设计出苗乡特色的课间操“竹竿舞”“挤芦笙”“牛角舞”等,深受学生的欢迎。 “让我感觉骄傲的是,现在我的女儿和儿子也在做着和教育相关的事。”熊永伦说,只要他还能做事,就一定会坚持传承苗家文化。
来源:宜宾日报融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