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宜宾   大美宜宾   对标省域副中心城市 江西“第二城”如何启迪宜宾“提质进位”
返回列表
查看: 154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标省域副中心城市 江西“第二城”如何启迪宜宾“提质进位”

[复制链接]

7058

主题

7041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00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02-29 12:1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宜宾与赣州,一个位于西部四川省,一个位于中部江西省。

虽然两地直线距离1000多公里,也并无过多交集,但放在对标城市的维度,两地又有不少共同之处。


长江首城宜宾 陈忆 摄

区位上,赣州地处赣粤闽湘中心地带,是江西省的“南大门”;宜宾地处川滇黔结合部,是四川省南向开放枢纽门户。

历史上,两座城市均有着2200多年的悠久建城史。

赣州曾有过“商贾如云、货物如雨”的宋城繁华,而宜宾也有过“西南半壁古戎州”的辉煌。


赣州南康鲤山塔 摘自赣州文旅

从当下看,赣州已经成长为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2023年GDP达到4606亿元,是仅次于省会南昌的“第二城”。


而宜宾,正在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2023年GDP达到3806亿元,处于四川省第三位。

对比两座城市,我们会发现,二者在城市气质、发展内涵上呈现出诸多异曲同工的闪光点。

作为城市经济总量高于宜宾、并率先在江西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赣州,有些什么“独门绝招”和“拿手好戏”?又会给对标先进的宜宾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智者因势而动 双城怎么顺势而为?

赣州历史悠久,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是江西省三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魅力城市之一,俗话说“世界稀土看中国,中国稀土看赣州”,赣州的影响力和地位不容小觑。

宜宾是中国酒都、世界名酒五粮液的故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样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

走进宜宾,满城的酒香、移步易景的名胜古迹、引人入胜的民俗文化,是这座城市的独特风韵。


赣州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摘自赣州发布

打个比方,倘若切换到另一个时空轨迹,像这样的城市,如果继续“吃老本”,想必也不会发展得太差,并且就宜宾来说还有一个五粮液作为支撑。

但是,“躺平”不是作风,实干争先方才彰显担当,而“从无到有”的发展更是透露出两座城市与时俱进的智慧。

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赣州,本身是农业大市、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城市,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笔者发现,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这座城市除了向传统稀土产业挖掘“存量”,更是抢抓区域战略、产业转移机遇,布局新兴产业,奋发扬蹄,创新求变。


赣州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摘自赣南日报

一方面,作为江西省对接融入大湾区的最前沿以及大湾区联动内陆发展的直接腹地,赣州市在省内拥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

另一方面,赣南作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本身具有承接东南部沿海地区产业外溢的实力。

赣州市抢抓中央战略部署和省委决策机遇,将“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作为重大战略,紧扣“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要求,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打响“干就赣好”品牌,打造新时代“第一等”营商环境。

在数字经济时代新的产业价值链分工导向下,赣州市准确把握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着力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5G等数字经济产业从无到有、加速发展。


“以铝代木”绿色健康家居 摘自赣南日报

新信息技术产业多点开花,位于经开区的赣州区块链技术产业园,位于南康区的中国赣州数字科技产业园,位于蓉江新区的赣州大数据产业园……各区县百花齐放,各打各的优势牌。

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赣州新能源科技城在荒地上崛起一座产业新城。医药健康产业由弱到强,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等赛道齐头并进。

回顾近年发展,赣州市通过抢抓政策红利、区域战略、产业转移等多方面的机遇,以科技创新撬动产业升级,提升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医药食品等特色产业集群的层次和能级,做优做强数字经济,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和现代产业聚集区。这

座古城在振兴发展中成为江西加快构建“一主一副、两翼多点”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一环。

长江首城宜宾,则是审时度势,把握产业风口机遇,争取到动力电池巨头企业“宁德时代”来宜建厂,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从0到1的跨越,与其异军突起的动力电池产业一道,拥抱席卷全球的能源革命。


落户宜宾的首个投资超百亿、产值超百亿的“双百亿”光伏太阳能企业——宜宾英发德耀 陈忆 摄

在成功打造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之后,宜宾主动出击,抢抓太阳能电池技术迭代窗口期,全力竞逐光伏产业新赛道,进一步提出全力打造国家级晶硅光伏产业集群。

光伏产业与动力电池产业相似处颇多,高涨的市场需求也使得各路人马纷纷入局光伏,与亟需加快培育光伏产业的宜宾一拍即合。

宜宾相继引入英发德耀、四川高景、和光同程等7个百亿级光伏投资项目。

宜宾高新区全力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的高地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已成为宜宾外贸进出口的主力军,“宜宾造”成为宜宾接轨国际的“红娘”。

宜宾汽车产业蓬勃崛起 陈忆 摄

宜宾“一蓝一绿”新赛道“枝繁叶茂”,对整个城市产生了“翻新”效应:工业园区里是运输车川流不息、机器轰鸣向前的热火朝天场景。

另一边的城区江边、绿荫掩映的骑游道,人们喝茶聊天、跑步健身,悠闲惬意。智轨穿梭在产业兴旺的城市,街上的外国友人也多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新能源、新技术、宜宾制造。

这样的城市,没法让人不喜欢。

随着我国对内陆城镇发展的重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诸多如宜宾一样的内地城市拔节生长、日新月异。

宜宾、赣州,两座高水平、高品质城市的崛起,离不开创新和加速度,既打造了引领发展的增长极,又稳打稳扎、链条式跟进,更深层次的在于审视自我,放眼全国乃至全国的发展格局:科学研判、把握机遇、顺势而为、方能抢占先机。

勇者创新求进 赣州凭啥立潮头?

江西唯一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为什么是赣州?“龙头”为什么能昂起来?

大概说来,天时、地利、人和。

赣州位于江西南部,是江西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设区市,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四省通衢”的区位优势,是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有能力也有必要承担起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任。

此外,赣州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城市,稀土矿藏拥有量位居世界前列,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赣州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摘自赣南日报

有政策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诸多“国之方略”的推进实施,省委、省政府系列重大支持举措的落地落实,为城市发展持续赋能、创造机遇。

有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

2022年,赣州GDP总量达4524亿元,居全国城市第62位、较2011年前移46位。

2023年,赣州GDP4606.2亿元,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经济增速连续13年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赣州着力推进“智造”升级 摘自赣南日报

发展中的赣州,持续完善创新机制,印发《2023年赣州市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工作方案》,明确7大方面29项任务,源源不断地将科技创新转换为赋能优势,为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在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聚焦产业“卡链处”“断链点”,实施若干重大科技项,重点围绕新一代稀土永磁材料和定制化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高端稀土光功能材料、稀土催化材料、氟盐新材料等,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实现核心技术供给自主可控。

赣县区党员干部在调研中发现,本地稀土企业不同程度遇到技术短板,制约了自身的转型升级。

为此,该区强化对企业的科研“问诊”,有针对性地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章贡区将开展主题教育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相结合,着力破解制约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难题,通过建设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组建江西省模式动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政府用才、院校上编、企业发薪”人才招引模式,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赣州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摘自赣南日报

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方面,发挥赣州市数字经济决策咨询顾问专家及机构作用,强化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

创建一批数字经济集聚区,着力补齐重点赛道发展短板,提升核心产业发展能级。

推动培育数字化转型支撑服务生态,加快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和智能制造升级工程,推动“产业大脑”建设应用。

推进成果试点示范提质增效,努力在5G、大数据、北斗应用等方面有新突破,打造一批示范应用场景。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创新发展方面,持续推进低碳零碳负碳和储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企业建设新能源、工业、建筑等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低碳零碳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与此同时,赣州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着力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加快创新能力建设,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


绿色稀土永磁材料技改扩产项目 摘自赣南日报

赣州市还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制定了《关于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的工作方案》《赣州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运行规则》等制度性文件,成立了赣州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通用人工智能(赣州)研究院,加速技术成果落地转化。

目前,赣州科技综合实力稳居江西省前列,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增加,科技强省战略及创新能力建设指标、全社会研发经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数量、技术合同成交额等均居全省第二。

对标先进 宜宾“提质进位”底气何在?

去年以来,宜宾把“提质进位、多作贡献”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追求。

日新月异的宜宾可谓是有“面子”,更有“底子”,正以国际化的视野为全球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理想栖息地、搭建成就实现人生梦想的舞台。

站在宜宾三江口合江门,眺望滚滚长江和对面沿江一栋栋拔地而起的现代化亮丽建筑,很多游客都对宜宾的巨变赞不绝口。

再来到宜宾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观景平台上俯瞰,可以直观感受到号称“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的超级工厂的恢宏气势,而几年前,这里还曾经是一片荒地。

在宜宾,我们看见的变化还不止于此。智能制造、轨道交通、汽车产业、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这些人们一度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实实在在的现实场景,改变了宜宾发展格局,改变世人认知观念。


宜宾大跨步追求绿色高质量发展 陈忆 摄

当前,宜宾锚定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目标,对于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宜宾有底气、有信心,有向前冲刺的干劲,也有厚积薄发的动力。

从综合实力来看,2023年宜宾大部分经济指标和关联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连续入选全国城市GDP百强、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首次入榜“全国数字百强市”。

从产业生态来看,宜宾累计签约动力电池及配套项目123个、总投资超2700亿元,构建起从原材料、组件到电芯、整车、废旧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生态圈,成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链最全、配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落地光伏产业项目24个、总投资超800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光伏全产业链布局。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9%、居全省第2位。


城市进入“内环时代” 王宇 摄

从城市能级来看,宜宾坚持“以城聚人、营城聚产”,推动宜宾高新区快速崛起,与中心城区、三江新区形成“一核两翼”城市空间布局。

22公里的城市内环线建成通车,中心城区正式进入“环线时代”。

全省首条新建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成宜高铁通车运营,宜宾进入成都1小时经济圈,宜宾至威信高速公路通车,宜宾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基于区位优势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此外,宜宾高质量承办央视中秋晚会、全国演艺博览会、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首届宜宾长江马拉松等系列大型活动,城市持续高热“出圈”,连续3年入围全国地级城市传播百强榜,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

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依山而建,临水而生,长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绿色生态和高质量发展比翼齐飞。在宜宾,人们既可以感受到大街小巷扑面而来的美食烟火气,触碰这座城市的历史脉搏;也能看到这里的车水马龙、人潮人海、气象万千,无数的游客、人才、资本涌入宜宾,为这座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进入新时代,副中心要有副中心的样子。

赣州市深入推进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三大战略”,大力实施工业倍增升级、科技创新赋能、深化改革开放、乡村全面振兴、城市能级提升、美丽赣州建设、提高民生品质、党建质量过硬“八大行动”。

经济发展数据诠释着赣州的崛起速度;日新月异的城乡面貌,直观地展现着省域副中心城市应有的样子;为增强区域辐射带动力,赣州建强教育、科研创新、金融、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医疗养老“六个区域性中心”……

有体量、有支撑、颜值高、后劲足的新赣州,正自信而从容地绽放着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风采,朝着打造“江西南部重要增长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目标定位铿锵前行。


四川时代 王宇 摄

从宜宾的发展来看,还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

首先,宜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致力于打造长江上游生态保护示范区,新兴产业蓬勃崛起,在川南形成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比较优势。

宜宾坚持工业当先、创新赋能,着力打造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聚区,加快构建主导产业、传统产业、未来产业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其次,宜宾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全市坚持投资驱动、消费拉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保持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

此外,宜宾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建设绿色转型集成改革试验区。通过机制创新打通内循环堵点,以更大的开放提升外循环质量,为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汇聚新动能。

宜宾扩大长江黄金水道的辐射范围 陈忆 摄

对标省域副中心赣州市,宜宾完全可以从赣州“融入大湾区、拥抱大湾区,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构筑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的格局中汲取成功经验。

放眼全国、布局四周,发挥“桥头堡”优势,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优化大企业地区总部聚集,增强区域协调发展、区域辐射带动力,以大开放拥抱新一轮大发展。

对于今天的宜宾来说,赣州既是学习的标杆,更是奋力追赶的目标,“提质进位”中的宜宾,能否拉近与赣州的距离,乃至实现对赣州的超越,让我们拭目以待。(长江宜观)


来源:宜宾党政快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61

帖子

417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177
沙发
发表于 2024-03-03 20:20: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四川
江西省会南昌,比成都吃相好看多了,吸血没那么狠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135 | 帖子:6667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831-888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