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由四川省文物局指导,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宜宾市文广旅游局共同主办的“考古五粮液”项目成果发布会召开。四川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濮新,四川省委宣传部文化传承发展处副处长黎红勇,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继红,市政协副主席林伦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考古五粮液”项目总负责人唐飞等嘉宾出席发布会。 据了解,“考古五粮液”研究项目历时18个月,由考古组、文保组、科技组、资料组、环境组等多个专家工作组组成,100余位考古人员参与,汇聚了30多位国内考古学和行业顶尖专家,采用多学科协作,科技考古与传统考古结合的方式进行考古研究。项目总发掘面积超过2000平米,发现遗迹现象95处,出土可修复文物600余件,是目前中国酒业考古历史上参与人员最多、运用学科最全、连续工作时间最长、专家阵容最强、发现前店后坊格局保存最好、发掘酿酒遗址要素最全的考古工作。 发布会上播放了“考古五粮液”全过程概述视频。项目组总负责人唐飞在会上发布研究项目的重要成果,包括:运用综合考古手段,将宜宾主城区人类生产生活年代追溯至商代早中期;丰富了汉代以来宜宾城市发展史的实物资料;为以“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为主要特征的宜宾多粮大曲酿酒技术和五粮液古窖池群历史年代提前至元代提供了实证,为溯源宜宾乃至中国南方白酒酿造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成果发布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考古成果进行了主题发言。 下一步,我市相关部门将充分利用好“考古五粮液”项目成果,统筹做好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宜宾酒文化的底蕴内涵、表现形式、价值转化。
来源:宜宾日报融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