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产业园,大家想到的都是以县或以乡镇为单位,而在筠连,产业园有以村为单位建起来的。在助推集体经济发展中,筠连县大力推行跨村联营、抱团发展、微产业园“三大模式”,确保集体经济取得实效。 筠连县巡司镇银星村茶山
“我们银星村产业园是以村为单位建起来的‘微产业园’,因为它的组织单位是家庭作坊、家庭农场以及村上的小企业,在体量上、规模上要显得小一点,所以叫‘微产业园’。”筠连县巡司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龙远波说。
巡司镇银星村的核心产业是茶叶,种茶农户多,茶叶加工企业、家庭作坊也不少,但存在个体体量偏小、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和“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产业发展思路,巡司镇选择有一定产业基础且产业分布相对较为集中的银星村,探索推行一村一“微产业园”模式。 凤鸣茶业生产车间
位于银星村的四川省凤鸣茶业有限公司凭借着技术、管理、加工、销售等优势,参与“微产业园”模式发展,成了该村第一批享受“微产业园”建设红利的企业。“到9月中旬,我们公司2023年的总产量达到了20万斤以上,总产值近3000万元。”凤鸣茶业负责人文燕说。
文燕介绍,凤鸣茶业与银星村党总支建立起了“党支部+公司+微产业园+茶农”的利益联结发展模式,申报了党建金融贷款100万元用于茶园和厂房建设,使企业增加经济价值500万元。
“我们‘微产业园’最开始在八一茶山流转了1500亩土地,打造了高标准茶园,引导茶企规范聚集发展,构建了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园,现在银星村有连片的生态茶园2.2万亩,引育、培育了深加工企业12家,其中包括了规上茶企6家,集体茶厂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龙远波介绍。
据了解,到2023年底,银星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600万元,集体经济效益超50万元。
来源:宜宾融媒
|